說話的分寸

 

一個口才好的人,如果無法掌握說話的分寸,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危機與傷害人際關係。相反的,一個口才不好的人,能夠掌握說話的分寸,他也許無法侃侃而談,但還是會讓他受人歡迎,但什麼是分寸?

關於說話的分寸有一點點像潛規則,不容易說的很清楚明白,但多數人都知道底線大概在哪裡,但因為不清不楚讓很多人反而無所適從,那我就稍微整理一下讓大家參考。

1.說話的分寸跟自己的身分、跟對方的關係、場合、時間點、話題、表達方式有關

2.自己的身分:在當下自己的角色是主管、部屬、主人、賓客、當事人、旁觀者、老師、學生、大人、小孩…不同的角色,原則就不一樣。

譬如說,部屬陪主管去拜訪客戶,或宴請客戶,部屬就要懂得把面子和說話的機會做給主管,除非主管交代讓自己發揮。我也看過賓客在餐桌上搶了主人的風采,連主人的臉色變了都沒有察覺。該自己說話的時候不用客套,該傾聽的時候就不該插嘴,這都需要根據自己的身分來表現。

以及不顧自己的身分,拼命的插話搶發言權增加自己的曝光,其實都不是得體的表現。

3.跟對方的關係:交淺不言深,是最基本的原則,其次如果我是晚輩、下屬,就該表現出晚輩的謙卑與恭敬,相對的如果我是長輩、主管,就該展現長輩的氣度與風範。

4.場合:越是公開的場合越要顧慮到對方的感受,所以隱惡揚善往往是最安全的原則,當然也不適合在公開場合討論私密、敏感的問題。

其次是自己的語言是否符合場合的氣氛,肅穆的場合嘻笑怒罵就很不莊重,但有些主管喜歡在歡樂的場合講讓人喪氣、掃興的話題也是沒有掌握分寸。

5.時間:最常遇到的狀況,拿了麥克風就講個不停,完全不顧後續的活動,或大家想要結束散會了。以及在人家休息的時間,打電話或LINE缺乏緊急性的事情,這都是沒有分寸的行為。

6.話題:很常看到有些人在公開場合談論私人恩怨或情緒,或非政治討論會談政治,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。以及跟不熟的人談金錢、情感…等隱私的話題,或在公開場合直接詢問對方這些問題,這都是沒有掌握話題的分寸。

或者有些人自己講的口沫橫飛,但對方哈欠連連就是沒注意到對方的需求。

7.表達方式:前面提到晚輩、下屬,就該表現出晚輩的謙卑與恭敬的態度,但有些人會情緒失控,以致於在表達上上參雜了太多自己的情緒,也是缺乏掌握分寸的表現。

8.有些人心直口快舌頭轉的比腦袋快,一不小心就變成口無遮攔,尤其是在公眾場合聽的多,傳話的速度也很快,很多話言者無心聽者有意,話說出去了再後悔就來不及了。

9.話到嘴邊留三分,尤其是別人的隱私,或者對他人的批評或抱怨,最好不要說,非不得已也必須是口風緊可以信任的人。

現在的社會尤其是網路的隱匿性,讓很多人說話越來越直白,而不懂得掌握分寸,講的好聽是沒有心機,但其實說話得罪人或讓人不舒服才是事實,所以能夠掌握說話的分寸,才能為自己營造良好、緊密的人際關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談判魔術師林家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