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敗皆民主的台灣

確實這個世界上大概只剩台灣的媒體還在講「亞洲四小龍」,最慘的是新加坡、香港和南韓大概也不屑跟台灣相提並論吧!

但話說回來,台灣會淪落到今天國格、人民自信皆淪喪的地步,恐怕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民主選舉制度是罪魁禍首,不信嗎?我們來看看這四小龍,香港就不用提了,新加坡的選舉一直都是聊備一格,而南韓沒有意識形態的糾葛不論換不換黨差別不大。

反觀台灣,一個是老態龍鍾的國民黨,一個是淺薄粗糙的民進黨,兩個政黨為了選票連最簡單的自來水費率沒人敢碰,而習慣貪小便宜缺乏深度的選民,再加上沒事就煽風點火無事生波的媒體,這三者加在一起把台灣累積50年的老本快速的侵蝕。

可悲的是,一堆台灣人還沾沾自喜台灣的民主成就,然而

第一個民選總統李登輝卸任退而不修還一天到晚想下指導棋

第一個三級貧戶變成總統的陳水扁因為貪腐至金仍為階下囚

第一個二次政黨淪替上台的馬英九自大自傲把國政搞的一團亂

三個民選總統沒一個像樣的,不知道這樣的民主有什麼好得意的

我已經不奢望這個政府能為我們的人民能做什麼了,因為問題不止是政治人物,而是連我們自己的心態都嚴重的生病了,沒人敢說真話,說了真話也沒人聽,看來還是自求多福吧!

 

胡晴舫:台灣,你要往哪裡去? 

 

 

【聯合報胡晴舫】

2012.07.16 02:52 am

 

台灣想要轉型。晶圓代工業失去競爭力,金融業落後鄰近國家,人才流失但國際人才進不來。因著市場規模小,很少自創品牌,缺乏經濟硬實力,於是開始談軟實力,認為只要加上台灣兩字,已自動文化加值,所以也就不必再討論社會升級。

當全世界均活在「後」金磚四國時代,台灣還在談亞洲四小龍,夢想著用文化觀光來拯救經濟,文化要變成文創產業,庶民夜市背負觀光重責。面對港澳、大陸、新加坡,一面擺出文化指導者姿態,一面喃喃自語:台灣不想變成下一個香港,不要成為下一個新加坡。想要變成北歐福利國家,但缺乏他們的天然資源,如何打下財富基礎?

過去十年,台灣發展的最大阻礙一直都是基礎建設。基礎建設是國力的根基,決定社會進步的速度。當其他國家建設城市,保育鄉土,完善法規,有了光纖網路、現代化機場、娛樂運動設施,打造國際商業環境;台灣每晚收看自家電視節目,任名嘴口沫橫飛,誤認臧否人物就是社會批判,自我感覺良好。

在台灣,基礎建設很難好好討論,因為基礎建設長期沾染官商勾結色彩,與地方勢力糾葛不清,難獲大眾信任。民主時代裡,從建路鋪軌到文化產業,各類政府工程承包過程決策依然不透明,最近林益世一案,再次強化了社會懷疑的正當性。

台灣基礎建設還有另一迷思,即建設代表了開發,更新一定是拆遷,因此寧可不建設,至少不破壞。然而,為了環保,國土規劃比以前更為重要。建設意即政策、管理和法令,包括保育,適度使用自然,節約能源,讓生活機能更具效率。譬如核能存廢,日本福島核災殷鑑不遠,台灣卻沒能藉機全面檢討能源政策,只是縮起脖子,繼續現行模式。又如台灣水管老舊,從自來水廠到各戶人家途中,至少流失一半水量,因著選舉壓力,擔心老百姓抗議漲價,多年來始終不見認真討論。就某方面來說,馬祖爭取博弈,未嘗不是因為厭倦了基礎建設長期薄弱這件事。

是的,真正令人焦慮的並不是台灣要往哪裡去,而是社會至今仍無法聚焦,空有民主,卻不能擁有誠懇公開且結實的討論。雖然意識到瓶頸,舉辦了各類研討,菁英思維與權力結構卻依然故我廿年。時代差異未必是世代之分,但換時代,就要換腦袋。每個時代面對的挑戰都不同,社會渴望的順序排列也不同。對目前時代來說,環境保護、食物安全、全球生活、資訊革命、能源政策、老人福利、教育資源等等議題,其危急感絕對蓋過政黨鬥爭與個別政客生死的相關話題。

我們在小枝節上頭憤怒,嗆聲;卻在大原則之前鄉愿,噤聲。每天浪費傳媒版面在無聊瑣事,浪擲社會能量在廉價正義,卻對艱難議題碰也不碰,視若無睹。夫妻要反目,請為了廢核或廢死,而不是陳水扁或林益世;朋友要吵架,請為了移民法與金融法,而不是親中或反共。因為,社會一定意見不同,但仍有一個價值框架是我們大家的底線,那就是台灣的前途,所有人的集體利益。

台灣想要轉型,基礎建設必先升級,不容再用大陸作家韓寒一篇文章來自我安慰。文雅有品質的生活,需要經濟實力,更需要堅實的社會建設,作為躍入未來的跳板。 (作者為作家)

2012/07/16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

全文網址: 胡晴舫:台灣,你要往哪裡去? | 名人堂 | 意見評論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OPI4/7227254.shtml#ixzz20nDquO5T
Power By 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談判魔術師林家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