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瑋琪學不會的道歉
道歉還不簡單﹖
一早看新聞,看到年初罵蘇貞昌院長狗官的范瑋琪又發道歉文,只是看完道歉的內容第一個反應就是「不如不要說」,更不要說她用「台灣同胞」這種莫名其妙的稱呼法,如何不激起公憤。
其實道歉這檔事比想像中的容易,但被情緒卡住了就怎麼也說不好,那種情緒叫做委屈。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,不論是在學校念書或進入職場,有一天某個同學或同事提出無理取鬧的要求,我方拒絕了但對方就來硬的,產生了或大或小的衝突。明明自己是受害者,誰知道對方惡人先告狀,先找了老師或主管數落我們的罪狀。
偏偏這個主管或老師不是先問清楚,而是聽信一面之詞就把我們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,或自以為公平的就是各打50大板。你被自以為站在正義的一方修理還不打緊,完事還要我們跟對方道歉,那種委屈又無處可訴的心情,常常就是一邊道歉一邊大哭。
這個哭不是懺悔,而是委屈的情緒波濤,一波又一波的暴擊我們,這種心懷委屈的道歉其實充滿了怨。這就是公眾人物的道歉,鮮少能夠打動大眾的原因,因為這些公眾人物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。
把道歉當成解釋是錯誤之一
當一個公眾人物需要對大眾道歉,往往都是因為做了社會觀感很差的事情或者表達,然而很多公眾人物為了平息民怨,往往先解釋自己為什麼犯錯,有些還硬坳,下場就是提著汽油滅火。
把道歉當成伸冤是錯誤之二
也有公眾人物道歉的內容是描述自己因為做錯事,造成的悲慘後果,企圖激發大眾的同情、憐憫來化解自己的錯誤,殊不知道其實很多人反而覺得這不是最有應得嗎﹖
道歉的關鍵是態度的展現
既然自己做了讓社會觀感的事情,不論是無心或有意甚至覺得委屈,大眾在意的是道歉者有沒有展現懺悔的態度。
通常可以把人分成三種立場,一種就是支持你,一種就是不喜歡你,多數人則是觀望,換句話說好的道歉是讓原本支持你的人更堅定,並且影響那些觀望的人,至於不喜歡自己的人,怎麼努力效果都有限。
多數觀望的人不是立場客觀而是沒有想法,這些人很容易被表達的內容與方式所影響。所以道歉的時候先把自己真心懺悔的態度展現出來,不要說三道四很多人就心軟了。
范瑋琪的道歉中直接談到自己這段時間都沒了收入,很可能只會產生反效果,但是如果范瑋琪說「這段時間都沒了收入,是上天懲罰了我口無遮攔的行為,提醒我以後說話之前要多考慮。」是不是感受就不同了,懺悔的態度就不一樣了。
態度的展現就是純粹承認自己之前不妥的言行,以及自己得到的啟發,和未來修正的方向。不解釋、不伸冤大家聽得進去,當然就能夠達到打動大眾,寬恕自己的效果。
才說道歉不要解釋,結果春水堂也做了同樣的事
如果我是春水堂的公關我會說,調查之後不論這個鍋子的新舊,一律報廢淘汰以保障消費者乾淨的用餐環境。
如果要搞大一點,就開個記者會並且在記者會上把這個鍋子砸爛,反正這種事不信的人就是不信,更重要的是這些最酸的人,往往都不是春水堂的忠實顧客,相反的忠實顧客可能因為這個大動作,當自己找藉口繼續支持春水堂,這就是人心的有趣之處。
留言列表